《團圓》影評
玉娥一大早就起來做了劉燕生最喜歡吃的菜,為了迎接從臺灣返回大陸探親的“丈夫”,兒子女兒女婿孫女大大小小齊齊都擠到了廚房里,那是街道主任給他們騰出來的公共廚房,為了體現街道和政府的重視,主任還給他們安排了小樂隊。但飯局從一開始就讓眾人陷入尷尬里,不是兩情人幾十年不見的陌生,也不是父與子終不相認的疏離,是因為坐在玉娥左手邊的現任“丈夫”老陸。盡管,老陸以好胃口來顯示豁達,但街道主任說了一半的祝福,還是不得不機巧的改了用詞。
海峽兩岸的關系,過于宏大和復雜,更適合出現在新聞里,多數人和那些無精打采的小樂隊成員們一樣,除了按部就班的吹吹打打,對其他其實并無多少關心。所以《團圓》不說兩岸關系,只說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又怕太多干擾,干脆時不時就把多余的人和事都清理出影片,即使玉娥一家人,也三不五時的有人被故事支開,剩下三三兩兩陪著劉燕生,互相察言觀色。
尷尬的氛圍一時半會兒不好化解,那是多年的心結和驟然而至的突兀所產生的“心病”,鋪床疊被的玉娥有,洗腳搭話的老陸有,臺灣不遠千里而來的劉燕生也有。但在事情失控之前,他們因為陌生感,都保持著體面人應有的禮貌。
好在很快就從擁擠的客廳里出來,但劉燕生想說的話還是沒找到機會出口,他被導游指揮著向左看向右看,看大陸的發展,看家鄉的變化萬千,演足了一個歸家游子的戲碼,這讓人覺得無聊,但確實又不那么輕松。這種“看”把他和觀眾都當成了外人。但劉燕生和玉娥的手早就牢牢握在了一起,這又讓人糾結。一起出行的孫女看在眼里但態度并不明朗,她有自己的煩心事,所以心不在焉的借尿遁去,終于給兩個數十年不見的老人,一訴衷腸的機會。
劉燕生想說的也就一句話:“這次來,是想帶你一起回臺灣”。玉娥等了一輩子,等的無非就是這句說辭,所以玉娥說:“我和他幾十年只有恩情,和他一年,是有感情”。她沒說愛情,是她過了說愛情的年紀。徐浩峰在《武士會》里借王午的口說過:“世間的事,不怕正義,只怕魅力。一旦構成魅力,死活都得干了。”如果說玉娥是被感情的魅力所綁架才講出那些話,那么老陸不顧街坊四鄰指指點點,花大價錢買了螃蟹招待“客人”,相必是被豁達的魅力綁架,老陸老了老了也是要給自己掙點尊嚴的。但是玉娥想要抽身的話,讓他病入膏肓,有時候越是平淡的話,越是殺人于無形。也就再沒人顧忌體面了。
事情是在領完結婚證之后開始失控的,盡管故事的所圖并非在于如此表達,但想要離婚的兩人卻辦了個結婚證,那是現實的荒誕,和感情無關了。
戒了一輩子煙的老陸開始向孫女要煙,也開始在飯桌上頻繁舉杯,他心里這口氣得吐出來,他甚至像年輕人一樣,和斥責他的鄰桌客人拼起了血性--故事其實一直沒走遠,一直就在飯桌上,從影片開始,到劉燕生進門,甚至一直到他返臺之后的一年,飯桌成了三代人講故事的陣地。但我更喜歡臨別前的那場戲,鏡頭就擺在桌子前面,兩個“丈夫”一個妻子,吃飯喝酒唱歌,足足有十幾分鐘,每個人都代表了一種情感,借著酒借著歌借著念念不忘的舊事,給彼此清算舊賬,也給彼此化解心病。
寫稿的時候,王菲和李亞鵬結束了8年婚姻生活,通過微博發表了各自的心聲,汪峰也在同一時間里,傷感的訴說剛剛結束的又一場婚姻,很多人都在微博里點贊,但更多人說的是再也不相信愛情了。其實,當在一起未必是最好選擇的時候,就該知趣的退出,不要再強行去介入對方的生活了。影片的最后,往空碗中夾菜的玉娥和下決心結婚的孫女,仿佛是感情的一個輪回,所有人都在說著離散表達對團圓的擔心。
言必稱“團圓”,是一種心病。
《金剛王》影評:超級殺手的民族使命《上帝保佑美國》影評:美國自由精神的反省與審判《海底總動員》影評:愛的贊歌《面紗》觀后感《南京,南京》觀后感電影《驚天戰神》觀后感電影孝女彩金觀后感《風雨哈佛路》觀后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