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觀后感
第二次再看蘇菲.瑪索的《心火》,依然是欣賞和感動。其實,故事情節很簡單,可以說是一個現實生活中會發生又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心火》通過導演和編劇的智慧,再加上蘇菲.瑪索優秀的表演,使這部電影非常的成功,可以說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非常的感動。第一次看《心火》,大概是在七年前。最清楚的記憶是蘇菲.瑪索在教育自己親生女兒時說過的那段話,其實那時女兒并不知道站在她面前的這個女人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媽媽。“沒錯,你是有錢,但我們是平等的。你結婚后會成為男人的財產,因為你是女人。但他們無法禁錮你的思想,他們奪不走你的思想,那是你作為女人唯一的自由,所以我要你學習知識”。當時,我非常觸動的就是“他們奪不走你的思想”這句話。一個人擁有自由的思想是多么重要,又會是多么幸福。擁有了自由的思想,就可以隨時隨地自由地浸潤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受任何人的干擾。而這自由的思想,可以讓你擁有足夠的力量,去隱忍生活中的艱難與苦痛、去寄托內心的歡樂與憂愁,甚至擁有無比強大的信念,執著無限美好的希望,做快樂的人。其實,也是說一個女人,應該擁有強大的心靈世界,而這強大不是別人能夠給予的,只能是自己通過學習一點點地積累,一步步地成熟,然后擁有平和快樂的內心世界。第二次看《心火》,除了感動于蘇菲.瑪索精湛的演技、高雅的氣質、清秀的容顏,也為電影畫面的光與美,情節的起承轉合而心動。同時,也在思考人性的本質、信念的偉大、母愛的力量這些精神上的元素。《心火》中的男主角,他的妻子因為一次意外事故,變成了長眠不醒的植物人,所以他才會找一個代孕媽媽,為自己留下一個后代。女兒生下來之后,只有爸爸的疼愛,缺少母愛,讓女兒長到七歲之后,依然是嬌寵有加,任性、撒野,不愿意受束縛,不愿意學習識字,會趕走所有的家庭教師。一直沉浸在自己幼小的世界里,但是會日夜思念自己的媽媽,看不到媽媽,卻總覺得媽媽和自己在一起,把媽媽裝在自己的心里。蘇菲因為要替自己的父親治病,急需一大筆錢,應征做了代孕媽媽。她是瑞士人,會說法語,會講英語,會彈鋼琴,以做家庭教師為生。生下女兒之后,就再也沒有見到她。可是一年一年過去了,蘇菲思念女兒的心越來越重,于是她來到英國做家庭教師,尋找自己的女兒。母愛的力量是強大的。蘇菲在生下自己的女兒之后,女兒的那聲啼哭就一直縈繞在她生活的每分每秒里。她思念著女兒,每年為女兒過生日,記錄著女兒的年齡。找到女兒之后,她用堅定的信念馴服女兒,讓女兒學會服從自己,學會認字,學會讀書。她對嬌慣女兒的父親說,你只讓她愛你一個人,我要讓別人去愛她。這才是真正的大愛。父親最終認可了蘇菲對女兒的管教,支持她教育女兒,女兒終于開始學習認字,學習去愛。電影中有一段鏡頭很唯美也很感人:當身穿白色睡袍的女兒看到爸爸與家庭老師擁在一起時,而她并不知道蘇菲就是自己的親生媽媽,仿佛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中最親近最可依賴的父親,倔強的女兒選擇了置生命于不顧,踏著冰湖去找自己心中的媽媽。同樣是一襲白衣、長長發辮的蘇菲看到女兒踏入冰湖,一點點地沉入湖水中,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安危,拼命地深入湖水中去搶救自己心愛的女兒。當一對白衣母女相抱的那一刻,母愛的力量真是感天動地。孩子幼小的心靈還是純真而美好的。當女兒看到媽媽為自己畫的畫冊,明白了站在自己面前的家庭教師就是自己思念已久的媽媽時,她尋問媽媽為什么生下了她又會賣掉她?媽媽解釋是為了給她自己的爸爸治病。女兒天真地展開笑顏,對媽媽說,真慶幸我賣了一個大價錢,能夠幫助媽媽。令人心酸又感動的對話。信念的力量也是無窮的。象蘇菲最后自己說的,一直想要尋找自己的女兒,沒有想到信念的力量是如此強大,最終她找到了女兒,也找到了她的愛,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所以,她會認為,男主人公親手送走了自己的妻子,不僅僅是他一個人做的,也有她的責任,她的信念也在送走那個植物人妻子。而男主角在尋找代孕婦媽媽之時,就已經有著很高的要求,會彈鋼琴,會說法語,健康、美麗,好象是在尋找自己妻子的替身。所以后來有著順其自然的情感發生,也不足為奇。談到人性的問題,在電影的最后,男主人公自己親手送走了植物人的妻子。他有二種人生選擇,一種是做別人眼中的好丈夫,一生去照顧無任何知覺的植物人妻子;一種是做回真正的自己,有勇氣去呵護真愛,享受天倫之樂。無論是她的妻妹,還是蘇菲,其實都默認了他的選擇,理解了他的選擇。最終,他的妻子離開了人世,他又重新開辟屬于自己的新生活。故事的結局很圓滿。電影的畫面很唯美。《心火》會讓人思考人性的善良與丑惡,信念的偉大力量,母愛的深沉遼遠。
《百變愛人》影評:奇幻愛情喜劇武俠觀后感《天機·富春山居圖》影評《勇敢傳說》影評:快童話的勇敢嘗試《怒放2013》影評:一部搖滾青春贊歌《瘋狂72小時》影評:密室愛情狂想曲《心靈捕手》電影觀后感《碧海藍天》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