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勰《文心雕龍·序志》原文注解與鑒賞
文心雕龍·序志原文
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孫《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來文章,以雕縟成體,豈取騶奭之群言“雕龍”也?夫宇宙綿邈,黎獻紛雜,拔萃出類,智術(shù)而已。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騰聲飛實,制作而已。夫肖貌天地,稟性五才,擬耳目于日月,方聲氣乎風雷,其超出萬物,亦已靈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堅,是以君子處世,樹德建言。豈好辯哉?不得已也!
予生七齡,乃夢彩云若錦,則攀而采之。齒在逾立,則嘗夜夢執(zhí)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難見也,乃小子之垂夢歟。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敷贊圣旨,莫若注經(jīng),而馬、鄭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實經(jīng)典枝條,五禮資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煥,軍國所以昭明。詳其本源,莫非經(jīng)典。而去圣久遠,文體解散,辭人愛奇,言貴浮詭,飾羽尚畫,文繡鞶帨,離本彌甚,將遂訛濫。蓋《周書》論辭,貴乎體要;尼父陳訓,惡乎異端。辭訓之異,宜體于要。于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
詳觀近代之論文者多矣:至于魏文述典,陳思序書,應(yīng)玚《文論》,陸機《文賦》,仲治《流別》,弘范《翰林》,各照隅隙,鮮觀衢路;或臧否當時之才,或銓品前修之文,或泛舉雅俗之旨,或撮題篇章之意。魏典密而不周,陳書辯而無當,應(yīng)論華而疏略,陸賦巧而碎亂,《流別》精而少功,《翰林》淺而寡要。又君山、公幹之徒,吉甫、士龍之輩,泛議文意,往往間出,并未能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誥,無益后生之慮。
蓋《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師乎圣,體乎經(jīng),酌乎緯,變乎騷,文之樞紐,亦云極矣。若乃論文敘筆,則囿別區(qū)分,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tǒng),上篇以上,綱領(lǐng)明矣。至于剖情析采,籠圈條貫,摛神性,圖風勢,苞會通,閱聲字,崇替于《時序》,褒貶于《才略》,怊悵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長懷《序志》,以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顯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數(shù),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夫銓序一文為易,彌綸群言為難。雖復輕采毛發(fā),深極骨髓,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遠,辭所不載,亦不可勝數(shù)矣。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舊談?wù)?,非雷同也,勢自不可異也。有異乎前論者,非茍異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與異,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務(wù)折衷。按轡文雅之場,環(huán)絡(luò)藻繪之府,亦幾乎備矣。但言不盡意,圣人所難;識在瓶管,何能矩矱〔51〕?茫茫往代,既沈予聞〔52〕;眇眇〔53〕來世,倘塵〔54〕彼觀也。
贊曰:生也有涯,無涯惟智。逐物〔55〕實難,憑性良易〔56〕。傲岸〔57〕泉石,咀嚼文義。文果載心,余心有寄。
劉勰《文心雕龍·序志》〔注釋〕
雕:雕飾;縟:文采豐富。雕縟:精雕細刻和文采豐富。綿邈:無窮無盡。黎獻:賢者。肖:類似。肖貌:形貌類似。五才:五行,此指仁義禮智信五常。擬:此作好像。方:此作好像。七齡:七歲。予生七齡:我七歲時。齒:年齡;立:三十歲。齒在逾立:年齡到了而立之年。怡然:愉快的樣子。敷贊:闡明。就:即使。炳煥:光明顯耀。詳:審察。浮詭:浮靡詭異。文:通“紋”;鞶帨(pán shuì):大帶與佩巾。文繡鞶帨:不必要文飾太多。搦(nuò):握、持。隅隙:隅,角落;隙,縫隙。意指文章的某些特點。衢路:大路。此比作寫文章從大處著手。臧否:贊揚或批判。銓品:評論。撮題:摘舉。觀瀾:觀察波瀾。誥:遺訓、教訓。樞紐:關(guān)鍵。章:同“彰”,顯示、顯現(xiàn)。章義:顯示含義。敷:鋪陳、陳說?;\圈:歸納。摛(chī):說明。神性:指《文心雕龍》中的《神思》、《體性》。圖:描述。風勢:指《文心雕龍》中的《風骨》、《定勢》。苞:通“包”,包舉。會通:指《文心雕龍》中的《附會》、《通變》。閱:觀察。聲字:指《文心雕龍》中的《聲律》、《練字》。崇替:泛濫。怊悵(chāo chàng):感嘆。耿介:感慨。毛目:細目。 銓序:評定。銓,衡量;序,排次序?!浘]:包括,統(tǒng)攝?!∶l(fā):此處喻枝節(jié)?!」撬瑁捍颂幱鞲尽!∏猓呵鄣囊庵?密源:隱密的根源?!‰?bò)肌分理:深入細致分析。擘:剖。理:紋理?!≌壑裕簾o所偏頗?!“崔\(pèi):扣緊馬韁使馬緩行。轡:馬韁。 環(huán)絡(luò):拉著馬籠頭環(huán)行。絡(luò):馬籠頭?!∽R在瓶管:喻識見狹小?!?1〕 矩矱(huò):規(guī)矩,法度?!?2〕 既沈予聞:沉浸在前人著述中。沈:同“沉”。聞:指所聞見前人的觀點。〔53〕 眇(miǎo)眇:遙遠。〔54〕 倘:或許;塵:污?!?5〕 逐物:追逐外物?!?6〕 憑性:憑任天性。良:確實?!?7〕 傲岸:高傲,不附俗。
劉勰《文心雕龍·序志》〔鑒賞〕
南朝劉勰著的《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體大慮周,籠罩群言”、“標心萬古,送懷千載”、有著完整體系的古代文藝理論巨著,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序志》是全書的總序。古人著書,序皆置于書后,因而《序志》列于《文心雕龍》的末篇。陳懋仁《文章緣起注》云:“序者,所以序作者之意,謂其言次第有序,故曰序也。”劉勰以“序志”名篇,是把為書作“序”和敘述自己的“志向”聯(lián)系在一起,是作者通過它來表達自己的意愿的。本篇主要說明撰著《文心雕龍》的意義、動機、目的;介紹全書的主要內(nèi)容、框架結(jié)構(gòu);闡述作者評論作家作品和對待文學理論的態(tài)度和方法。
按照《梁書》本傳記載:“勰早孤,篤志好學,家貧不婚娶,依沙門僧佑,與之居處十余年?!钡珓③娜烁F而志不窮,“篤志好學”,并有遠大的人生理想?!缎蛑尽芬婚_頭在解釋了《文心雕龍》書名之由來之后,便馬上表明了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和自己著書立說的志向:“夫宇宙綿邈,黎獻紛雜,拔萃出類,智術(shù)而已。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騰聲飛實,制作而已?!庇钪媸菬o窮的,人生是有限的,要使聲名傳播、業(yè)績留傳,只有靠創(chuàng)作著述?!靶瓮菽局?,名逾金石之堅,是以君子處世,樹德建言?!比说男误w比草木還脆弱,可是人的名聲比金石還堅固,要留名后世,就一定要立德立言。這就是作者的人生觀,就是他的志向。
怎樣立德立言流芳百世呢?作者通過自己兩個夢的敘述,說明了他對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敬仰與崇拜,并且認定:“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痹谒哪恐校鬃邮亲顐ゴ蟮?,因此最有價值的莫過于宏揚孔圣人的思想了?!胺筚澥ブ迹糇⒔?jīng)”,可是馬融、鄭玄許多大儒都已有精辟的發(fā)揮,因此再也夠不上自成一家?!拔ㄎ恼轮?,實經(jīng)典枝條”,許多國家大事都離不了文章,而各種文章又都源于圣賢的經(jīng)典;加之現(xiàn)實的情況是:“去圣久遠,文體解散,辭人愛奇,言貴浮詭,飾羽尚畫,文繡鞶帨,離本彌甚,將遂訛濫?!睂嵲谑请x孔子的教訓太遠了。因此闡述前賢的教訓,體察作文的要義,用經(jīng)典的思想來糾正“訛濫”的不良文風,是有意義的,所以決定由此切入,撰寫此書。
《文心雕龍》應(yīng)該怎么寫?劉勰考察了曹丕《典論·論文》、曹植《與楊德祖書》、應(yīng)玚《文質(zhì)論》、陸機《文賦》、摯虞《文章流別》、李充《翰林》等前賢的文論著作,總結(jié)他們的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他們共同的缺點是“未能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因而都只能各自看到某些局部,很少從大處著眼系統(tǒng)而全面地加以論述??朔叭说娜秉c,彌補前人的不足,才使《文心雕龍》形成一部前無古人的“體大慮周,籠罩群言”、具有完整體系的偉大著作。
《序志》是這樣介紹《文心雕龍》全書的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的:“蓋《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師乎圣,體乎經(jīng),酌乎緯,變乎騷,文之樞紐,亦云極矣。若乃論文敘筆,則囿別區(qū)分,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tǒng),上篇以上,綱領(lǐng)明矣。至于剖情析采,籠圈條貫,摛神性,圖風勢,苞會通,閱聲字,崇替于《時序》,褒貶于《才略》,怊悵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長懷《序志》,以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顯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數(shù),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根據(jù)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文心雕龍》全書體系的架構(gòu):“文之樞紐”總論了全書的基本觀點;“論文敘筆”運用基本觀點總結(jié)前人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剖情析采”在前人經(jīng)驗基礎(chǔ)上提煉出文學創(chuàng)作和批評的一些理論問題;最后的序志說明了著者的意圖、目的和全書的安排。這樣嚴密的結(jié)構(gòu)實屬前所未有,難怪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將其“勒為成書之初祖”了。
《序志》最后一段還特別闡明了自己對前人作品和理論的態(tài)度:“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舊讀者,非雷同也,勢自不可異也;有異乎前論者,非茍異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與異,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務(wù)析中?!奔床徽撈吩u今人古人,一切都實事求是,既不人云亦云,也不故意標新立異,分析文章力求恰當。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劉勰,能有這樣的態(tài)度是難能可貴的。
末了還應(yīng)該提及的是這篇的“贊”?!段男牡颀垺吩诿恳黄┒技印百潯?。“贊”有兩種情形:一是總結(jié)上文;二是別出新意。本篇的“贊”屬別出新意,短短32個字,寫出了人生有限,知識無窮,只有順應(yīng)自然,才能比較容易達到目標,而《文心雕龍》正是作者心意的真實表露,也是作者生命的寄托。正如本書首篇《原道》所云:“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眲③囊簿褪亲裱@樣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寫作的,我們通過《序志》也可聞見劉勰之心聲,之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