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450字
通過讀后感的寫作,學生可以回顧和總結所讀內容,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進行歸納和概括。優(yōu)秀的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450字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guī)須W也妮葛朗臺讀后感450字,供大家參考。
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450字篇1
我認為,本書中人物性格最鮮明的是葛朗臺。他貪婪、狡詐、吝嗇,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獨自觀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臨終前也不忘吩咐女兒看住金子。他做起生意來是個行家里手,常裝口吃耳聾,誘使對方上當受騙而自己穩(wěn)操勝券。
他家財萬貫,但開銷節(jié)省,每頓飯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定量分發(fā)。為了錢他六親不認,克扣妻子的費用;要女兒吃清水面包;弟弟破產他無動于衷;侄兒求他,他置之不理。最后也因為錢而咽氣。與他相反的是他的女兒歐也妮,雖然在其父死后,她仍然保持簡樸的生活,但她卻是善良的:她把錢用到了慈善機構和教育上。
這在那個時代是相當難得的。可是,她卻因為父親的愛財而與其關系破裂,為了等待背叛自己的心上人消耗掉了寶貴的青春。歐也妮的悲劇形象則控訴了拜金主義對當時社會的毒害,對于金錢左右著一切的社會來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控訴,她是一個被金錢吞噬的無辜的犧牲品。
當我合上了這本書,心中感慨萬千:為了金錢,人類可以做到對親情的不顧。葛朗臺這樣的人,表面上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
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450字篇2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人間喜劇》。小說集中的一部作品。《人間喜劇》它揭露了當時資本家的丑惡面目,鞭韃了社會的黑暗,世態(tài)的炎涼。同樣這篇小說也是如此。
小說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可憎的吝嗇鬼形象——老葛朗臺,他以積累財富為樂趣,他家財萬貫,但卻穿著破舊,居室簡陋;他能言善辯,有一套套理論,但當他談生意時,卻狡猾地裝成一個結巴;他說渴望親情,但當他妻子病危時,他卻舍不得花錢去請醫(yī)生。他的一生,沒有享受過,也從沒歡樂過,因為他研究的只是怎樣算計別人,怎樣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為了金錢能夠放棄一切,這是多么愚蠢,多么可悲。他臨死前還念念不忘自我的萬貫家財,在垂死掙扎的一剎那還不忘將手伸向神父的金十字架。在金錢面前,幸福簡直一文不值。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如此,他僅僅是一個縮影,經過他我們看到一個唯利是圖,互相算計的社會。他的一生,深刻暴露資產階級家純粹的金錢關系。
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450字篇3
在老葛朗臺眼中,金錢高于一切,沒有錢,就什么都完了。他對金錢的渴望和占有欲幾乎到達了病態(tài)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我一個人關在密室之中,“愛撫、把撫、欣賞他的金幣,放進桶里,緊緊地箍好。”臨死之前還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長時間地盯著,這樣他才能感到暖和。
對金錢的貪得無厭使老葛朗臺成為一個十足的吝嗇鬼:盡管擁有萬貫家財,可他依舊住在陰暗、破壞的老房子中,每一天親自分發(fā)家人的食物、蠟燭。
貪婪和吝嗇使老葛朗臺成了金錢的奴隸,變得冷酷無情。為了了金錢,不擇手段,甚至喪失了人的基本情感,絲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愛:在他獲悉女兒把積蓄都給了夏爾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軟禁起來,"沒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當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請醫(yī)生要破費錢財。只是在聽說妻子死后女兒有權和他分享遺產時,他才立即轉變態(tài)度,與母女講和。
伴隨貪婪和吝嗇而來的是老葛朗臺的狡猾和工于心計。對于每一筆買賣,他都精心算計,這使他在商業(yè)和投機中總是獲利。另外,時常故意裝做口吃和耳聾是他蒙蔽對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臺的貪婪和吝嗇雖然使他實現(xiàn)了超多聚斂財物的目的,但是他卻喪失了人的情感,異化成一個只明白吞噬金幣的"巨蟒",并給自我的家庭和女兒帶來了沉重的苦難。
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450字篇4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經典作品之一。小說是圍繞歐也妮的悲慘感情故事寫的,銀行家和公證人都想娶歐也妮,但歐也妮對夏爾傾心相愛和夏爾背信棄義的痛苦、悲慘的人生。
老葛朗臺真的十分吝嗇,他甚至不期望自我的女兒用錢換來幸福。莫索整個小鎮(zhèn)都明白他十分的有錢,他自我卻不承認。夏爾來時,老葛朗臺讓夏爾不要相信他很有錢,其實就是不想讓夏爾花自我的錢。老葛朗臺對家人如此吝嗇,當歐也妮母親為葛朗臺把女兒軟禁起來生病了,他第一個想到的是請醫(yī)生要花很多錢。但他得知如果歐也妮母親死了,歐也妮將會得到他一半的財產后,老葛朗臺才要治妻子的病,才要和女兒、妻子講和。他還要歐也妮保證如果妻子死了后她不要葛朗臺的一半財產,歐也妮對金錢無所謂肯定同意嘍,老葛朗臺真是開心極了。
歐也妮不像葛朗臺一家這樣視金錢如命,她十分善良,也十分純樸。她癡癡的等夏爾,等他回來同他一齊生活,可他沒想到夏爾背信棄義,娶了一位有權有勢的人的女兒做妻子。我覺得作者越寫夏爾的貪婪無恥越襯托歐也妮十分純樸,夏爾剛去非洲時,歐也妮每一天都想著夏爾,想著他到底什么時候回來。
生活中也一樣,做人要大方,不能小氣,不能吝嗇。否則朋友們就會離你遠遠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親情比金錢更重要!
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450字篇5
看過巴爾扎克的名作《歐也妮·葛朗臺》的人,無不對老葛朗臺咬牙切齒,鄙視其為人,而對歐也妮十分推崇。可我真正羨慕的卻是葛朗臺,佩服他掙錢的手段,敬仰他獨到的眼光和精明的頭腦。
葛朗臺出身貧寒,年輕時僅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箍桶匠,但他卻憑妻子的嫁妝起家,四處出擊,進行投機生意,最終一躍成為當?shù)厥赘弧?/p>
葛朗臺成功的因素有多方面的。首先,亂世出英雄,他較好地利用了法國大革命的時機,和共和政府里的官員搞好關系,取得當?shù)刈詈玫钠咸褕@的經營權,作為根據(jù)地。他又利用當鎮(zhèn)長的機會,修筑了通向葡萄園的公路。建立與政府的親密關系,無疑是發(fā)展的前提。
又如葛朗臺精于計算,將生意盤算得滴水不露。他能精確地算出種草和種樹的收益比較,以獲取最大利潤。他對葡萄收成預測十分準確以致于當?shù)仄咸褕@主都以他為風向標。雖然市場變幻莫測,但葛朗臺卻能運籌帷幄,實在是一個資本家的楷模。
更令人敬佩的是葛朗臺在機遇面前的勇氣。他勇于打破迂腐的“價格同盟”,將葡萄酒高價拋售給荷蘭人,又及時買入高風險的公債,狠狠地掙上一筆。他的膽識,真令常人望塵莫及,自嘆不如。
葛朗臺的確是一個資本家,但這沒有什么,重要的是他是憑著自我的誠實勞動、守法經營而發(fā)財致富的,比起那些貴族、地主、教士們,他是光榮的,在此,我為葛朗臺鳴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