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
寫讀后感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別人,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這可以增強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如何寫出優(yōu)秀的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1
長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發(fā)生,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tǒng)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痛苦、矛盾,無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在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大家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tǒng)一的。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2
今天,我讀完了英國著名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書中講述了主人公格列佛歷經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骃國的奇遇,含沙射影地諷刺了英國政治的黑暗和對外的殘酷掠奪,表達出作者對英國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瘋狂掠奪、殘酷剝削、殘殺同類的憤怒和鄙視之情。
在小人國中,格列佛并沒有以大欺小,而是與小人國的人們和睦相處,以誠相待,不追究他人對自己放箭,贏得了小人國上下的好感。同時格列佛了解到了“高跟黨”和“低跟黨”兩個黨派的勾心斗角,這暗示著英國國內黨派之間無意義的斗爭;同時還有“大端派”和“小端派”之間連年的戰(zhàn)爭,則暗中影射了英法兩國間的戰(zhàn)爭。格列佛幫助國王打敗了“大端派”,卻又使得“大端派”成為小人國的殖民地,表現了作者對英國瘋狂剝削殖民地的憤慨不平以及對自由、平等的追求。國王和幾位大臣密謀想要殺害格列佛,則表現作者對英國政治腐敗的嘆息。
大人國中,作者借大人國國王之口,對人類社會進行了辛辣的批判,對歷史、人性、制度、戰(zhàn)爭等進行了分析,對人類社會做出了否定的態(tài)度。
到了飛島國,格列佛參觀了科學院,對所謂的“科學家”提出了質疑,借此諷刺了現實社會中是非顛倒的現象。作者又以“巫人島”中的古代鬼魂和現代人作對比,表現了古人所具有的自由、勇敢等美德,而今已被金錢洗刷殆盡。之后格列佛又遇到了“長生不老的人”,卻發(fā)現“長生不老”帶來的不是幸福與快樂,更多的則是痛苦與沮喪,借此否認了“長生不老”這種令人夢寐以求的想法。
慧骃國中,作者以“慧骃”與“耶胡”作對比,表現作者對美德的向往與對丑惡的憎惡,是對全人類的思考,對人性的分析,是對現實人類社會的無比失望。
讀過這本書,我深深被格列佛的思想所感動,我認識到了人類社會中不可避免的黑暗,但是美德也是存在的,哪里有黑暗,哪里就有像格列佛一樣不甘于壓迫,自由勇敢的人們?yōu)樾拍?、為真理而?zhàn)!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3
《格列佛游記》這本書,和我看過的其它書籍有所不同。它雖然沒有催人淚下的故事情節(jié)也沒有偉大人物的名言,但是它生動有趣并且富有傳奇色彩的內容同樣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文中“格列佛”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但是他卻遇到了不同凡響的事情。他在一次海上遇難后,來到了很多個奇異的國家,如:小人國、巨人國、飛島等。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這些國度存在的,但是看了這本后我寧愿相信它是真實的。特別是當我看到“格列佛”用他驚人的記憶力和他的語言天賦,和島上的居民很好的交流后,成為了好朋友,我非常羨慕。是啊,原本完全不同的世界人物,只要有了語言的交流,他們就可以彼此了解。他們只是長相不同,不過成為朋友后還可以取長補短呢,豈不是更完美了。
每當我看到“格列佛”和那些“怪人”對話時,我就特崇拜他。我能想象那些語言肯定很復雜。就像我們學習英語一樣,老師不斷的給我們上課教我們,我們還是不完全理解和很好的模仿那些發(fā)音啊,語調啊,直到反復無數次才能說好。可是他完全憑聽力和記憶力就能和人家對話了,實在了不起!
可能是受到了“格列佛”的影響吧,我決定要學好英語。這樣我就可以走遍世界也不用擔心語言的障礙。將來我也可以結交世界各地的好多好朋友。如果以后有足夠的時間我還要學一些俄語、德語、法語等。學會了更多的語言,我的人生一定會像鮮花般五彩斑斕!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4
《格列夫游記》是說格列夫十分喜愛航海,他一生中共航海了四次。
第一次,他航海時因為有大風影響,所以格列夫的“羚羊號”上的船員中十二個喪生,格列夫坐著救生艇來到了小人國,后來無奈之下逃回了國家。
第二次,格列夫又開始想念大海,登上了“冒險號”,突然風向大變,最后格列夫迷失了方向,此時船上的淡水也快用完了,格列夫在附近的島上找淡水時,卻來到了巨人國,最后也順利的.回家了。
第三次,格列夫又去航海了,他遇到了海盜,之后到了一個奇怪的國家,不過也順利的回家了。
第四次,格列夫又去了馬國,之后順利的回家了。
格列夫幾乎一生都在航海,雖然十分危險,但是格列夫懂得了許多東西,比如他知道了許多種語言,也知道外面有多么神奇……
在這本書中我也知道了許多事情該怎樣面對,也知道許多東西。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5
喬納森用簡練樸素的文筆,引導我穿行在天馬行空的字里行間,格列佛懷著滿腔熱血,帶領我遨游四國。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在無形中揭露了當時社會的丑惡矛與盾。
主人公格列佛在“羚羊號”中遭遇風暴而開啟了他奇妙歷險的第一站——小人國。在這里,朝廷通過跳繩選拔官員,兩國之間會因雞蛋先吃哪一頭而持續(xù)苦戰(zhàn)……格列佛在這里的所見所聞仿佛都充滿了幻想與不可思議。但這并不能讓不甘寂寞的格列佛停止冒險的腳步,他在經歷過一波三折后,來到了大人國?!罢湎游铩钡乃谘笱蟮靡獾亟榻B故鄉(xiāng)時卻遭遇到制度古樸的大人國國民們的質問。他們厭惡格列佛口中的卑劣政客與流血的戰(zhàn)爭……三年后,格列佛在驚險中離開大人國回到故鄉(xiāng)。但他那刻在骨子里的熱愛冒險讓他登上“好望號”,再次開始歷險。這次,他所在的船只竟遇到了賊船,格列佛僥幸逃脫,被一座飛島救起。在這里的人們穿著怪異,相貌異常,整日沉思默想。怪誕的教學方法與荒謬的思想令人瞪目結舌。后來,格列佛再次受聘成為“冒險號船長”,卻不料被囚禁,接著被放逐到慧骃國,這是我和格列佛都向往著的地方。在這個烏托邦國度里,馬是理性的載體,而人形動物“耶胡”則是邪惡骯臟的牲畜。格列佛一心想留在這里,卻因慧骃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議消滅所有耶胡而無奈離開。從此以后,格列佛決心與馬為友,不與他人同流合污。
書中,喬納森利用高超的諷刺藝術,通過具體情節(jié),含沙射影地指出當時英國各種制度以及政教措施的黑暗和愚昧。這不禁讓我感嘆祖國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美好生活條件,也讓我學會珍惜與感恩,為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與自豪。同時,喬納森所極力宣揚的“人們應腳踏實地的活著”,令我陷入深思,懂得實事求是的道理,受益匪淺……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6
今年的寒假實在是太長了,我花了一個星期,讀完了一本名著——《格列佛游記》。
這是一本英國作家喬納森的諷刺小說,書中寫的故事并不是真實發(fā)生的,而是作者想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書中作者在寫了大人國、小人國、飛島國、慧骃國這三個國家的奇遇。其中寫道,大人國選拔官員的方式,竟然是逗國王開心,從這里諷刺了英國社會選拔官員的不公和荒.唐。而小人國的國王心胸狹窄,碌碌無為,是當時英國君王的真實寫照。寫到大人國時,又贊美了大人國的君主,為民著想,處處為人民謀利益,這不就是我們一直在尋求的理想君主嗎?飛島國就是一個完全沉浸在想象里的一個國家,做事不切實際,甚至想從黃瓜里提取陽光。大人國的國王同時也墨守成規(guī),這個是他的一大缺點。而寫慧骃國時,又大力的贊美了慧骃國的美好生活以及人人善心的理想社會,同時又與野胡這一人類生物進行對比,更加表現了人類的丑惡和無知。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聯(lián)想到了我們現在的社會。人們生活忙碌,都只為自己著想,路邊的小貓,小狗,乞丐都不會引起大家的同情。甚至有人意外去世了,大家也是麻木的看著,不當一回事兒。而現實中也有一些人,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和幻想之中,不愿面對現實,真是叫人痛心?,F實不乏理想偉大的人,但是真正付之于行動的,卻少之又少。我們都在期待慧骃國那樣的理想生活,卻又在做著大人國、小人國、飛鳥國里那樣的行為。我不禁有些惆悵,望向遠方,我真希望未來會有那樣美好的生活啊。
這真是一本好書,它向我們反映了當時的英國政治、生活的狀況,讓人讀起來回味無窮。推薦大家去看哦。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7
翻開書的第一頁時,就被一些國家名字所吸引,比如: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惠骃國。不由得加快了我的閱讀步伐,隨著格列佛乘坐了一艘輪船,游覽了這幾國的風光。
第一站:小人國。格列夫開始了航海之旅。格列佛在航海途中遭遇風暴,被吹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小島上面。在那里他認識了一座名叫利立普特國的小人國。起先,他被小人國誤以為是敵人,一直在囚禁著他,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小人國便很熱情的招待他,國王利用他去戰(zhàn)勝另一個小人國,格列夫也有些不情愿。朝中的大臣也很排斥他,一直都很討厭他,終于被他們抓住把柄后,并趕他離開了小人國,回到英國。
第二站:大人國。格列夫又一次開始了航海之旅,因天氣的惡劣,船上的物資少了。船長便派格列佛和其他船員一起到陸地上尋找淡水和食物,卻被巨人抓住了。他認識了富農一家,但富農把他當做賺錢的工具,最后又賣給了國王,他的女兒一直無微不至地照料著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格列佛回到了他的祖國。
第三站:飛島國。格列佛在航海的過程中被遺失在一個小島上并發(fā)現有一個會飛的小島和一些生活在島上的怪人。在格列佛的一陣呼叫下,他來到了這座飛島上,參觀了飛島過后又在當地人的帶領下來到了飛島國的首都,還參觀了科學院和發(fā)明家們那些奇怪的東西,后來游歷了另外四個地方后回到了祖國。
第四站:慧骃國,格列佛的最后一次航海旅行,他被丟下了船,來到了一座由馬主宰的國家,他們的生活十分美好,格列佛一直向往的生活,但他們以耶胡為奴仆,因為他們生心惡劣,外貌丑陋。格列佛最后被馬們認為是耶胡而被趕走。
格列佛的一系列遭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尤其是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在慧骃國中被稱為耶胡的生物,他們不僅形似人而且他們的貪婪、丑陋更像人。這無非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社風和人心的黑暗所批判。
本書反映了出人性的貪婪、懶惰和性格惡劣,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格列佛在慧骃國時不舍離去,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的生活的向往與憧憬,但往往就在追求的同時,有些人會不擇手段,突出人性的弱點。作者面對黑暗社會并不退縮而是與它對抗到底,本書毫無保留的將社會真實的一幕和人性的善惡展現出來。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8
十一假期里,我讀了英國小說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這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
作者生動有趣地描寫了格列佛到小人國、巨人國、飛島國、慧馬國四個荒遠國家的一番游歷。
游歷中各種各樣驚險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小人國天天在進行著無休止的戰(zhàn)爭,格列佛這一“巨人”的到來,更使他們的國家戰(zhàn)亂紛紛,這形象地反映了當時英國各黨之間的斗爭。而巨人國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人們雖然行為粗獷,但這里一派和平安寧。作者借巨人國國王之口大罵英國的歷史是“一大堆的陰謀、混亂、謀害、屠殺、殘暴……”這段譴責真是一針見血。我們人人都向往和平、安寧的生活,我們不希望世界上哪怕是某一個角落有一丁點的毫無意義的戰(zhàn)亂。我們憎惡屠殺,殘暴的戰(zhàn)爭,這只能給人們帶來痛苦和災難。我曾去過的旅順萬忠墓,就是甲午戰(zhàn)爭時,日本在我國犯下的彌天大罪的歷史見證。二萬多無辜同胞死于這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大家庭——中國,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格列佛最后來到的是慧馬國?;垴R是這里具有高度理性的統(tǒng)治者,與一種生性貪婪、嫉妒、兇殘的“野胡”形成鮮明的對比。當時的朝政腐敗的官員可以與“野胡”相提并論。慧馬國簡單的生活和它們的立志于美德,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如果人類只對財富、權力感興趣,那就可以說是一個毫無感情的動物。
現實中的丑惡現象都可以在這部小說中找到影子。我們崇尚真、善、美,我們更應該努力去實現真、善、美。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9
《格列佛游記》這本書是必讀書目,一般來說,我比較討厭那些單純的游記,講的內容全是異國風景,所以一開始我是不大喜歡這本書的。
但是在打開這本書后,我很詫異,這本游記類似于一本小說,里面的故事生動有趣,充滿了童話色彩,講的是格列佛在各個幻想出來的童話王國里探險,收獲了許多。
其實,在看完書后,我有點納悶,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是什么?老師常常說,要通過一本書了解作者的用意,是需要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的。我通過買的樹上的相關評點輔助,才知道,這個的小人國諷刺的就是當時的英國的社會現狀。
在這個由喬納森·斯威夫特用筆塑造出來的一個個世界中,有很多令人佩服感嘆的畫面。
當格列佛在大人國的宮殿中和國王談話的時候,他向國王提議制作炸藥來懲治那些違抗自己的國民,但是國王卻大發(fā)雷霆,是他對格列夫非常震驚,他想不到一個卑微無能的昆蟲會有這樣不人道的想法,國王還是說他寧愿拋棄半壁河山也不想制造這種東西。
就是這點細節(jié)感動了我,國王的精神令我不禁贊嘆。這位國王是如此的仁慈和善良,他總是想著自己的人民,所以這位偉大的君王具有種.種令人尊敬、愛戴和敬仰的品質,處處為他人著想,不愿意制造火藥來引發(fā)戰(zhàn)爭的這些細微的舉動令我贊嘆。然而,他的這些舉動與小人國國王表現出的截然不同。
在小人國的時候,格列佛由于體型遠大于小人國的居民,所以在與敵國的戰(zhàn)斗中立下戰(zhàn)功,受到國王的獎賞,但是最后還是因為沒有滿足國王一時的貪念而受到國王的排斥與不滿,雖然國內有大臣同意格列佛的觀點。
但是最終沒說出口,這些人雖然有著聰明的頭腦,但是膽小、懦弱,而且畏懼權勢。所以,小人國給我感覺,這就是當時的英國,充分反映出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偽善、嫉妒、陰險與野心之強,表現出對英國社會和統(tǒng)治階級的濃濃諷刺與不滿。
另一個國度,慧國,這個國家貌似是人人都渴望的理想地點,這個國家的人都如此的真誠,在這里,你不用去猜疑對方的話,因為他們從來不知道什么叫做“謊言,什么叫做“欺騙”。
但是這樣的世界,我覺得也有壞處,現實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事情還是不知道會比較好,那些話都是善意的謊言,有時候,面對特定的人,特定的事,是必須要說謊的,如果一個世界不能說謊,是不是有些太艱難了?雖然這個國家猶如人間仙境,到處都是坦誠,但是,總有壞處。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可以稱得上仙境,就如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一般,因為俗話說:有好就有壞,有失必有得,也學有的地方表面上好,但是總會有些不利,這就需要包容。
《格列佛游記》給我很多啟示,所以我們不得不審視一下自己,從小事做起,學習慧國的誠實、善良。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10
女兒喜歡讀書,每個周六下午都會去圖書館借書、看書。這個周末,孩子又要去借書,我閑來無事,就開車與孩子同去。在她在選書的時候,我隨手拿起一本書看了起來。一打開《格列佛游記》的目錄,詳盡有趣的內容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小人國、大人國……一看就感覺一定十分的&39;有趣,我便拿著書走到休息區(qū)坐下看了起來。
這本書講的是1699年,外科醫(yī)生格列佛隨船航行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險。格列佛死里逃生,游歷了許多地方,好多都是人們不曾到達的地方,他也以自己的真誠善良贏得了當地許多人的愛戴和擁護。格列佛堅持不懈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在我們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灰心、絕望,只要我們一直抱著努力向上的心態(tài),就一定能夠成功!
我非常喜歡作者的一段話,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人人都能擁有真誠、公正、克制自己等等美德。如果人人都能實現這些美德,再加上經驗和善本之心,人人就能為國家盡義務,只不過還需要學習一段時間罷了。如果一個人缺少德行,即使他具有卓越的才能也于事無補?!?/p>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11
《格列佛游記》這本書,我讀第一遍時,只覺得格列佛的經歷異常奇特;而讀第二遍時,我才感受到了作者對每一種情景都做了細致的描繪,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我才知道了書中深刻的含義。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格列佛因為在大海上冒險,突遇大風,船被打翻了,他抓住一塊木板漂到了一個住著許多古怪的人的小島上,從此開始了各種稀奇古怪的遭遇。他遇到過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馬國,并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而文章真正要表達的內容卻是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比如,國王與民眾和大臣之間有著不同意見,最終導致引發(fā)戰(zhàn)爭、自相殘殺。
古代著名哲人陳壽曾經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一本書就像一個向導,也像一盞明燈,它會帶領我們走向知識的源泉。我們應該把一本書多讀幾遍,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書中的意思,只有領悟到書中的。意思,才能學到知識,提高寫作水平。
《格列佛游記》不但給了我知識,還使我懂得了這樣的一個道理。
當然其中一波三折的劇情,也使我為之心驚肉跳,然而,另我印象深刻的要數主人公在小人國的經歷。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12
在讀完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后,大多數讀者都對小說的主人公一一格列佛的執(zhí)著精神肅然起敬。其實,在我看來,他執(zhí)著精神的背后卻隱藏著自私與可笑,他的表現是如此的無知!
他就因為看到了社會黑暗的一面,就深信不疑地認為人類的世界都是丑陋的。為了他的“完美主義”能夠實現,他竟然不負責任地拋下妻子,這難道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表現嗎?
就因為看到了充滿愛與美的慧馬國以及善良、仁慈的“慧駒”,格列佛就妄自決定一輩子在這里生活,這難道不讓人為之可笑嗎?最終,上帝沒有答應他的請求,毅然把他送回了人類社會。回到家后的格列佛,始終對“慧駒”的高尚念念不忘。整天抱著“慧駒”的替身一一家里的種馬訴說情懷,給予關愛。而對妻子---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時刻為他牽掛的人,漠不關心,這不是一種無知嗎?
更讓我對他產生反感的是,在目睹各種理性社會中的美好事物后,他還是沒有領悟美的真諦。誠然,美是一種對愛的宣泄:美是一種愛的歸宿。愛是美的化身。
愛心是種子,愛是果實,當愛的果實成熟脫落后,你聞到愛的芬芳,這就是美。身邊的關愛融集成的美,是不加任何修飾的美。然而,打著“追求美”的旗號的格列佛卻親手扼殺了世間最真誠的美一一人與人之間的關愛。這不就足以說明格列佛的可笑與無知了嗎?朋友,身邊的美是需要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真實的情感去保存的。千萬不要忽視了身邊的美。母愛就是一種源自于身邊的美,緊緊看住它!
美,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美,是時代的最強音。不要讓格列佛的悲劇重演,不要為那虛幻的美而停留。因為總有一天它的美會淡化。揚起美的風帆,抓住身邊的美,一種真實的美麗,一種愛心結成的美!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13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斯威夫特的作品,文章記述了主人公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骃國的所見、所聞、所感。這部小說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幻想的離奇情節(jié),深刻的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批判了當時的英國政府。
讓我感悟最深的是慧骃國部分。那里的統(tǒng)治者是馬型“慧骃”,他們有理性,善良,正直,不受感情和利益的歪曲,愛憎分明。而人型“耶胡”則貪婪殘暴,自私無信。作者借此諷刺了當時的人們如“耶胡”一般??涩F如今,社會中又何嘗沒有像“耶胡”這樣的人呢?騙子,小偷,罪犯在社會的陰暗面,為非作歹,興風起浪,試圖破壞和諧的社會。人們心中的善念漸漸被蠶食。雖說“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日益變壞的社會風氣已經一點點奪去人們心中的善念,在他們心中種下罪惡的種子。
許多人為了一己私欲,出賣朋友,傷害親人,背信棄義,許多人為了一張張鈔票無惡不作,更甚者,拋妻棄子,這難道是我們想看到的嗎?人類社會千百年來的進步倒退了嗎?我們生不帶來什么,死不帶走什么,為什么要苦苦追求一張鈔票,為什么不趁活著為這個世界付出點什么。若每個人心存惡念,那社會便會淪為人間地獄。相反,若每個人心存善念,社會便會和諧美好,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有責任為社會做出貢獻,只要人人付出一點真誠一點愛,這個社會便會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格列佛游記》是作者在對每個人的審問,希望每個人都能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社會更美好。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14
我們已漂到那遙遠的印度洋,在海上跟勇敢地格列夫乘風破浪,經歷著一次又一次不平凡的旅游。
格列夫是一個英國人,他是一名醫(yī)生,更是機智勇敢的探險家。他曾多次遠渡重洋,周游列國。他去過很多的地方,如團結友善的小人國,熱愛和平的大人國,有點杞人憂天的飛鳥國,品質高尚的慧因國。每去一個地方,他都會遇到許多危險,但是他最終都能化險為夷。格列夫一生是精彩的,他的生命充滿著危險和挑戰(zhàn),盡管生活也有冷酷的一面,但他卻勇敢的將過多的重擔挑起,盡情綻放生命之花。誠然,我們的生活沒有格列夫那般離奇、刺激,但是我們卻不能沒有格列夫的勇敢精神及他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感恩只能夠成長,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學會感恩。
有一次,媽媽晚上下班回到家,我看到媽媽疲倦的身影,我連忙倒了一杯水,遞給了媽媽,媽媽摸了摸我的額頭說:“真是個好孩子。”聽到這話,我覺得感恩一點也不難,只要你肯做,就一定會感恩自己的父母。
又一次,爸爸回來了,揉著酸痛的后腰,我連忙拿著盆,接了點水把爸爸的襪子脫了,幫爸爸洗個腳,爸爸也摸了摸我的頭,只是什么也沒有說。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把我一生……”每當聽到這首歌時,我就會想起我的親人,想起在為我默默奉獻的親人,想起那日夜操勞的父母,想起那為我而早生白發(fā)的父母。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15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我以為它是一本像《魯濱遜漂流記》一樣的小說。但是當我打開書讀序言時,我意識到這本諷刺小說充滿了童話色彩。然而,小說的童話色彩只是一種膚淺的地方性特征,尖銳而深刻的諷刺是其靈魂。
游記中關于小人國和成年人的奇怪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于1710年航行到北美,在一個荒島上對銀輝進行了一次巧妙的訪問,并以善良、誠實和友誼的美德結識了銀輝。在銀輝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詞,人們也不明白它的意思。他們不知道什么是“懷疑”和“不信任”。他們國家的一切都是真實透明的。
格列佛在銀輝鄉(xiāng)村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了這個社會,因此他與人類的隱喻耶戶(Jehu)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和對人類極度厭惡。
我羨慕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幸來到銀輝國家,這是我們追求和向往的理想位置。在這里,你不必擔心別人說的話的真實性。在現實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我們不想看到頻繁發(fā)生:有些人用甜言蜜語騙取他人的血汗錢,有些人為了巨額利潤出賣孩子,有些人甚至為了錢拋棄自己的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和長輩從小就教導我們要保持警惕,不要被欺騙。這很難與我們倡導的幫助和關愛他人相統(tǒng)一。當我遇到困難的人并想伸出援助之手時,我猶豫了。當有人來救我時,我不敢接受。所有這些讓我感到痛苦、矛盾和不知所措。我不能“愛”別人,同時又想念別人的“愛”,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傷嗎?
我不知道18世紀美國兩黨之間的感情和曖昧關系。當然,我不知道斯威夫特的“高跟鞋派對”和“低跟派對”在爭論“原則”問題上的美妙之處,比如哪個頭應該先被打,鞋跟的高度。我對斯威夫特的看法是錯誤的。我想要一顆寬容的心。后來斯威夫特也逐漸變得可以理解,給我的感覺是他是公正的。
我期待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會像銀輝國家一樣。孩子們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和現實是統(tǒng)一的。我愿意為此而努力,我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和我一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開始,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真誠,不再虛偽。
他諷刺地表達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派斗爭、虛偽、不信任、殘忍、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欲望、惡意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和野獸顛倒的怪異現象:馬變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變成了骯臟、臭、污穢、貪婪和難對付的低等動物雅虎。他談了很多人性,也就是說,他愿意被金錢奴役,要么奢侈要么貪得無厭。作者不僅諷刺了當時英國的各種社會,也決定了整個人類社會是否更重要。葉胡代表人類,但英雄對葉胡非常反感。
讀完《格列佛游記》后,我們必須審視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這些頑固的疾病和壞習慣的陰影。
雖然我們的社會沒有像當時的英國那樣受苦,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小偷小摸、亂扔垃圾和故意破壞他人財物。這些東西在我們周圍隨處可見。謀殺和縱火,販毒和走私,殘忍和瘋狂。這是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這并不奇怪。
我們有責任澄清這樣一個混亂的社會。目前,雖然我們不能做任何有活力的事情,但我們能做我們能做的。即使我們低下頭撿起一塊垃圾,寫一篇環(huán)保文章,拜訪親朋好友...這是我們能輕易做到的。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16
我以前很不喜歡看世界名著,覺得世界名著都又乏味又復雜,看不懂??墒墙衲辏诶蠋煹耐扑]下,我利用暑假時間,看完了英國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著名小說《格列佛游記》,才發(fā)現世界名著原來也十分有趣。
《格列佛游記》講的是書中主人公格列佛醫(yī)生在一次航海失事后,意外經歷了在小人國利立浦特、大人國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勒皮他和慧骃國四個國家的游記。分了四章來描寫,通過格列佛在四個國家的奇遇,巧妙地抨擊了英國當時的腐敗政局,是一部杰出的諷刺小說。
先一開始,復雜的人名、地名和航海術語看得我頭暈眼花,感到十分乏味??墒钱斘夷妥⌒宰涌聪氯ズ螅酵笪业呐d趣就越大。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jié)、格列佛一波三折的經歷都深深吸引住了我:“他到底回英國了嗎?國王對他怎么樣?在那里,格列佛還碰到了什么奇妙的事兒?”懷著這一個個疑問,我馬不停蹄地看了下去。
看完的時候,我已經對這本書愛不釋手了?!盀槭裁此雇蛱夭辉俣鄬懸稽c兒格列佛的冒險經歷呢?”我不禁有些意尤未盡。
格列佛身上所體現出的很多美德都值得我們學習。第一章里,他面對弱者——小人國的居民們,不恃強凌弱,還樂于助人,幫他們做了很多需要大力氣才能完成的事兒;第二章里,他體現了非凡的勇氣,面對強者——大人國的巨人們,他不卑不亢、沉著冷靜;第三章里,他很有教養(yǎng),明知科學院的人都在空想,卻沒有直接說出來,令別人難堪;第四章里,他則十分好學,竟然能在較短時間內學會馬(慧骃)的語言。
讀完全書,我跟隨格列佛一起暢游了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它向我打開了一個裝滿著奇聞趣事的屋子的大門,《格列佛游記》,謝謝你給了我一個充實的暑假!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17
暑假里,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開始讀《格列佛游記》,這本書說的是有一個人叫格列佛,他起初是一名醫(yī)生。后來他又喜歡上了航海,于是便學了一些關于航海的知識。因為他非常喜歡航行,所以1699年5月4日這一天他出發(fā)了。他用了十六年零七個月,一共出海四次?;丶业臅r候,只住幾個月,便又開始下一次出海了。在這四次出海中,格列佛去了不同的國家,遇到了不一樣的危險。他去了小人國、巨人國、飛島國和慧骃國。在四個國家中,格列佛學到了不同的&39;語言。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做人要勇敢,不能一遇到困難就逃避,要敢于挑戰(zhàn)自我,面對任何困難都不能退縮。如果你不勇敢,有逃避這個習慣就會影響一生。
長在溫室內的小花很柔弱,把它放到室外的時候經不起風吹雨打,很容易受傷。而長在室外的小花憑著自己的努力,不怕風吹日曬,不怕困難,堅強的成長。
我在家的時候有媽媽保護著,有困難時總是找媽媽,自己不會去思考??戳诉@本書之后,我決定不做溫室里的小花,做室外堅強的勝利者,不能依賴媽媽,做勇敢的自己。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18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500字田天格列佛他是18世紀一個普通的英國人,同時他也是一個不尋常的魯濱遜,是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人。他是一個勤勞勇敢、機智善良的人。他記憶力很強,善于學習和觀察,善于思考,有獨特的思維,性情溫和,對人態(tài)度友好,舉止善良,容易與人交往,知恩圖報,愿意幫助朋友,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險,也會隨時準備抗擊一切對朋友不利的人。同時他聰明機智,有膽識,說話巧妙伶俐,做事堅決果斷,能夠見機行事,抓住一切機會追求____,有著極強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成功。他為人坦率,愛國,也十分顧惜自己的面子,對敵視他的人充滿了仇恨、厭惡與鄙視,但敬重高尚的人、知識豐富的學者??偟膩碚f他是一個具有質疑精神,酷愛真理,有忍耐力的勇者。
書中的第一部分“小人國之旅”中的小人國,描寫了小人國王國中最高的職位要通過跳繩(不是以人的能力品德)來決定,誰跳得最高,誰就能獲得最高的職位,實際上反映了在當時的英國__常人難以憑真才實學獲得其應有的地位。書中的第二部分“大人國之旅”中的大人國則充分暴露了大人國國王對英國如此喜好戰(zhàn)爭也表示出極大的憎惡,這也正是作者借大人國國王之口來譴責戰(zhàn)爭帶給人民的惡果。書中的第三,四部分也分別表達了作者贊成和______和反映出由于歷史的限制,作者無法找出擺脫人類丑惡的態(tài)度。
讀格列佛游記的感悟篇19
連著三天,雨下個不停,下雨天讀書是最愜意的,上次買的一本書還放在抽屜里,書名是《格列佛游記》,書很新,還透著油墨香味。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是江奈生·斯威福特,是英國十八世紀前期最優(yōu)秀的諷刺家、作家和政論家。《格列佛游記》寫的是一名醫(yī)生,名叫格列佛,他曾去過許多與世隔絕的地方。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間,并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后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島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骃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里,度過三年奇妙的生活并經過多次冒險,回到英國的經歷。
這本書讀來讓人愛不釋手。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文采,都令人拍案叫絕??墒?,這只是表面的局部特征;尖銳深邃的諷刺才是其靈魂?!陡窳蟹鹩斡洝分械闹S刺是一把多刃的利劍,首當其沖被評點和挖苦的,即是當日之英國。那時,英國政府專制黑暗,目中無人。人們都奢侈浪費或貪婪無厭。富人享受著窮人的勞動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人民大多過著悲慘的生活,斯威福特看到上上下下的人都如此心甘情愿的被金錢所奴役驅使,不由要對人的本性生疑。
小說第二卷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評了英國。格列佛長篇大論的向大人國國君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掙面子”的事。不過,用大人國的眼光看,英國是利立浦特般的蕞爾小國,它的歷史充斥著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欲、陰險和野心所產生的惡果。斯威福特的諷刺還橫掃了英國社會其他許多重要方面。如:第三卷里對拉格多科學院人士描寫是直接針對英國皇室學會的,表達了對現代科技的種種憂慮;有關勒皮他飛島一段則影射英國對愛爾蘭的剝削壓迫??傊?,在十八世紀早期,秩序更替、工商繁榮、物欲張揚、政界腐敗、黨爭激烈及對外擴張等構成了英國生活的主旋律;而斯威福特則敏銳抓住了時代的特點和弊病,痛下針砭。
這部小說不但抨擊社會現狀,還有意識地模仿了某些語言和文體。格列佛在抄下“領土廣被”一語后,還在括號里不動聲色地解釋道:“周界約十二英里”。他似乎并無評論,只是在忠實客觀地為我們解釋利立蒲特的尺度。然而,隨著這句解釋,那“直抵地球四極”的無邊領土就陡然縮為周長不過十余英里的彈丸之地,諷刺鋒芒脫影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