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自我的隧道
《肖申克的救贖》主要講述的是主角安迪被冤枉入獄后在監獄中的故事,而最讓人驚嘆的無疑是最后看似沒有征兆的越獄,配合之前安迪在獄中所做的一切,強烈的帶給了我們對于自由,對于自我的思考。以下是個人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影片通過安迪在監獄中的好友瑞得的講述來敘述故事,他是敘事者,充滿了對于那段日子的回憶,那種不可思議的記憶;同時他也是安迪的觀察者,而這也使得影片的視角擺在了一個特別的角度。透過瑞得的眼睛,我們看到了安迪在其他人眼中“弱不禁風”的樣子,也讓我們看到了對比其它新的囚犯,安迪出人意料的堅強意志。這樣的視角完整地敘述了安迪在獄中生活的點點滴滴,但同時也隱藏了安迪內心的全部,只能讓我們從影片中去慢慢體悟。隱藏的還有安迪越獄的全過程,主角開始的時候就購買了一把小錘,而那一刻就制造了一個主角要做什么的懸念,但是后來的劇情中并沒有提到過任何他有用它做什么特別的事情,直到最后那突如其來,看似無心的一個石塊卻是揭露了一個震撼人心的事實,瞬間打破了之前營造的如同往常沒有一絲波瀾的節奏。我無法想象試圖在雷聲的掩蓋中奮力擊砸排污管,想要砸出一條通路的恐慌,也無法想象在骯臟的排污管中爬行500碼,忍受著狹窄、黑暗、惡心卻毅然前行是何種感覺。但那份對于各種艱難的無所畏懼,向著自由前進,尋找自我,打破禁錮的心情卻是強烈的沖擊著我的內心。安迪脫去了衣服,張開了雙臂,臉上帶著笑容,只是安靜地面對著天空,任憑雨水沖刷在身上。那一刻的世界沉溺在黑暗、雨水、閃電中,但那一刻的世界,又是光輝、燦爛,是從絕地迸發出的美麗,是沖破監獄的圍墻,沖破監獄體制化的禁錮后展現的美好。“監獄里的高墻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監獄最可怕的不是難以下咽的飯菜,不是辛苦的勞作,不是邪惡的囚犯,也不是兇殘的獄警,最可怕的是對于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禁錮,是對于你作為一個人個性的磨滅。將一個人所有的棱角磨平,同時磨去的是對于人生的追求和期望。瑞得在假釋出獄以后,有選擇平凡的工作,然而幾十年的監獄生活,也許還沒有奪去瑞得作為人對于活下去的勇氣,但至少完全磨去了他的生活期望,改變了他的生活習慣。當一個人連上廁所都只有在報告后才能正常進行的時候,他已經喪失了作為人的本能與欲望,而是徹底處在被控制之下,出獄后的不知所措,對于未來生活不存在的計劃,注定了對于生活的無知,如同木偶般的生活。如果說瑞得的報告體現了肉體上的奴役,那么選擇了自殺的老布無疑是連同精神一起徹底死去的代表。他其實從一開始就明白,除了監獄本身,也許他所能前往生活的地方只有地獄,他甚至試圖通過再一次的犯罪來獲得繼續生活在監獄的權利。在被勸阻,成功假釋走出監獄的那一刻是他重獲自由的時刻,但也許與此同時,那也是宣告他死亡的那一刻,對于精神和肉體都已經變得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老布來說,走出身為監獄的“家”等同于被放逐……而相與之對比,安迪的成功越獄,固然因為他豐厚的經濟學知識,對于地質的狂熱興趣,但更重要的是他心中對于自由不滅向往,克服各種困難,用了整整20年的堅持不懈,成功挖通那一條通往自由的隧道。從作為一個人的角度上來說,安迪和其它人并沒有任何的區別,但從作為一個囚犯的角度上來說,安迪比之其他人多的是一份不服從,是不愿意被“體制化”所磨滅自我,哪怕繼續身在監獄與世隔絕也要繼續保持自我的意愿。他寧愿冒著被獄警毆打,甚至拖到屋頂邊上威脅的風險,也要換取一次可能的短暫的自由。他每周書寫兩封信,來獲得對于監獄圖書館擴建的可能,帶給所有人更多的力量。他寧愿被關一個月禁閉也要讓音樂傳遍整個監獄,讓音樂喚醒那份自我之心。“這就是意義所在。你需要它,就好像自己不要忘記。忘記世上還有不是用石頭圍起來的地方。忘記自己的內心還有你自己的東西,他們碰不到的東西。”那就是希望,那就是對于自由的渴望,也是我們所堅持的自我,堅持的作為社會中一個獨特的個體的存在,只有當自我存在的時候,一個人的存在才有著對于他自己無上的意義,也就有了他來到這個世界的美麗。“記住,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不管我們的生命中會遇到什么,不管我們所處何地,也不管我們被如何束縛,心中都要保持一份純真,一份希望,都要堅持一個自我。安迪的越獄的隧道,那是通向自由的隧道,但同時,那也是一條通向他始終堅持的自我的隧道。
《盜夢空間》影評:夢的解析《黑天鵝》影評:藝術和欲望的相互激撞《化妝師》影評:生死之間有鬼斧神工《百變愛人》影評:奇幻愛情喜劇武俠觀后感《天機·富春山居圖》影評《勇敢傳說》影評:快童話的勇敢嘗試《怒放2013》影評:一部搖滾青春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