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央視曾引進過一套美劇(叫《時間隧道》,說的是兩名科學家在失控的“時間隧道”里暢縱橫古今中外的故事,那是我記憶中第一次接觸穿越時空的電影。近些年關于穿越時空的電影層出不窮,個人對于穿越題材又有著特別的喜好,因此但凡聽說關于穿越的電影,都會找來一看,《登陸之日》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得知的。
兩個熱愛馬拉松運動的人,從朝鮮諾門坎邊境戰場跑進蘇德大戰,又闖進了諾曼底登陸之戰,咋一聽就是個穿越時空的故事。貌似韓國電影在這一領域的建樹一點不輸日本和好萊塢,改編自《黑洞頻率》的《情迷步話機》,以及被好萊塢翻拍的《湖邊小屋》(《觸不到的戀人》),看過的人無不奉為經典。
《登陸之日》雖然讓兩個人身在三個戰場,橫跨了亞歐大陸,但并不是通過穿越時空實現的,而是戰爭的顛沛流離造成的。影片溫情與血腥并重,對日本人殘暴的刻畫以及對日本殖民者割舍不了的情感,都通過俊植這樣一個普通的人做了悉數表達,不矯揉造作,也不遮遮掩掩,很是難得。朝鮮人俊植,是一個白紙一樣的人物,人生意義就是在奧運會贏得馬拉松冠軍;日本人辰雄,是個典型的戰爭狂人,他與俊植的恩怨在戰火中交織在一起,難解難分;兩人歷經二次俘虜之后,辰雄人性發生了重大轉變,最后不幸戰死的俊植與辰雄交換了身份,辰雄幸運的活了下來,回到日本后,辰雄帶著俊植的夢想,繼續他們的馬拉松。
將馬拉松與戰爭混搭在一起,是個很不錯的創意,但關鍵是,韓國是一個被侵略和扶持成長起來的國家,歷史立場本身就不堅定,“四姓家奴”這個歷史污點可謂是家丑不可外揚,但是韓國電影人還是充分挖掘出了其中的商業價值,不惜犧牲,用其丑串聯起電影中大大小小的戰役。
不少國人對于這部“彎腰撿節操”式的電影不屑一顧,個人覺得電影是有誠意的。歷史的功過是非,史學家都說不清,何況我一小民。我倒是樂意看到《登陸之日》中,一個侵略者為被殖民者的死,痛不欲生的哭喊,表達出韓國人骨子里的那點卑微的民族主義自尊。想想兩年前的國產片《南京南京》,讓獸軍一邊殺戮一邊誦“阿彌陀佛”,用自己的鮮血為侵略者正名,就這一點,足見兩國電影人智商與情操。
《生化危機4》觀后感電影《藝術家》觀后感:藝術的起落《全民目擊》電影觀后感《鴉片戰爭》觀后感《推手》影評《大秦帝國之縱橫》劇評:歷史正劇的滋味觀《速度與激情5》有感《少年萬歲》電影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