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在時代車輪的碾壓下都選擇了回避。而這,卻成為了11歲少年的心結。
懷舊是一種自戀,無論生長在什么年代,人都會有類似的體驗——漫不經心的早年記憶,卻驚心動魄地反復糾纏,經過歲月與腦內加工,迎風而長,成為真實性有待考證的個人史詩。有的人把故事就著飯吃了,像王小帥這樣有表達能力的,用電影給回憶找了個著落,以此告慰當年。
11歲的少年王憨,生活內容依然和前10年一樣,父親上班,母親做飯,集體操,玻璃球,玩雙杠,被罰站,但實質上卻翻天覆地。11歲之后,他忽然被選為領操,忽然有了一件特別的白襯衫,忽然看到死人,忽然遇到殺人犯,忽然撞到父母的性生活,忽然被小老鼠出賣,忽然對一個大自己5歲的女孩產生萌動,忽然夢遺……忽然不明白這個世界。
當白襯衣一夜染血,現實開始顯露猙獰。雖說1975~1976年已經是文革末期,沒趕上什么大場面大陣仗,但體制對知識分子的束縛依然沉重,更遑論漠視人性的法律和道德——槍斃一個生命所需要的手續不比結婚更復雜。
然而真正點睛的鏡頭其實非常寧靜:影片里,王家三口經過監獄門口,看到謝家父女站在那里,他們的面孔無悲無喜,身體虛浮僵直,如幽靈般于沉默中爆發痛楚的號啕。王家感受到了,但選擇了回避,所有人在時代車輪的碾壓下都選擇了回避。而這,卻成為了11歲少年的心結。
從影片中部開始下起的雨似乎就沒有停息過,這雨水澆熄了復仇者燃燒廠房的火焰,模糊了被放逐邊緣的知識分子的淚水,打濕了被侮辱與損害的少女的衣裳。但對于11歲的“我”來說,這雨水卻澆不滅來自少年身體里的高燒的火焰,青春本能性的懵懂和無知,才是與這灰暗世界抗衡的最好武器。所以時隔30多年之后,盡管少年已經變老,但他不能忘卻。他站了出來,對那些眼神作出回應:“我在場,我看到,我明白。”
只不過,當年那個11歲的少年是不明白的。那時的他聽著家人討論,但心里關心的并非時局——這才是第六代與文革的真實關系:盡管作者努力想去立下一道歷史的引魂幡,但即使是當年,他也不是真正的局內人。
《普羅米修斯》影評:在太空中,沒人聽得到你的尖叫風之谷觀后感電影《勇敢傳說》觀后感《單身男女》影評《殺生》影評:沒有拍成功的好電影《搜索》影評:談葉藍秋的“新聞價值”《第101次求婚》觀后感《復仇者聯盟》影評:笑點十足 3D視效超《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