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能讓你掉眼淚的片子肯定是大片,但未必是經典。這部片子唯一的主題就是催淚,為了催淚,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奇跡,為了催淚,每個人的人性都要經受生死考驗。我也得恭喜徐帆演出人生最倪萍式角色,一標準催淚彈,整整按摩了你的淚腺150分鐘,至于其它演員,也都比著誰更能讓你流淚,那就男人女人哭吧哭吧都不是罪,你流下眼淚,我算算票房,都是一場娛樂而已。我得承認著名賀歲喜劇片導演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把我給弄哭了,我得承認自從做了父親后,我對母子離別這樣的感情戲缺乏足夠的免疫力,這也是我給片子四星的理由。太多中國電影不能讓我哭也不能讓我笑,更別說思考了。在中國的導演能讓我笑又讓我哭的,還就是馮小剛這家伙,為這事我還粉了他圍脖,順便為他和孫海英的嘴仗煽風點火,這當然是馮導喜歡看到的事情。要說張藝謀曾經也很不錯,可是他也沒做到讓我哭讓我笑,不過我得承認他時不時能震撼下我的眼球,比如最近的2008奧運會,當然《三槍拍案驚奇》也讓我很掉眼球。據說馬上要出來的《山楂樹之戀》很不錯。不過放心,經典大片永遠是災難主題的多,悲劇在情感上的震撼勝過喜劇,生死在人性上的深度勝過初戀。張藝謀不管怎么選靜秋,只怕還是要輸給(張)靜初。但要說馮小剛就此脫胎換骨成為一流大導演,我還是有點保留意見。真讓我覺得有點遺憾,《唐山大地震》這么好的題材,全部拍成催淚彈,至于特效,見慣了好萊塢的災難片,咱們中國人就別談特效這個事了,怎么看都覺得有點假,適合忽悠上世紀末的沒見過世面的群眾。中國人玩大片還是得要么玩笑點,要么玩哭點,可是這片子哭點也忒多了點,到最后你就明白馮小剛拍什么片子本質路數都是一樣的,原來是5分鐘來一笑點,現在是5分鐘來一哭點。影片一開場就是地震后生死離別的煽情戲,然后是奶奶和母親之間的兒子爭奪,這邊是孤兒寡母的艱難生活,那邊是養父養母的無奈人生,等孩子大了,這邊是身殘志堅的創業致富,那邊是未婚先孕退學養女,再之后這邊是婆媳沖突,那邊是父女重逢,到最后還沒忘了把汶川大地震給帶上,來一場姐弟偶遇,再續前緣,母女心結打開,皆大歡喜。從頭到尾,催淚到底,我想馮小剛就差說:“這片子你他媽的看了不哭你就不是人。”這種片子當然能讓廣大人民群眾喜歡,我們國家電影事業發展這么多年了,總是難得拍出一部讓人能笑的電影,更難拍出一部讓人能哭的電影,我們總是在拍一些苦大仇深一臉正氣的電影,我們把這個叫主旋律,以致我們現在都以為拍出一部電影能讓人哭,能讓人笑一定是好電影。這多讓我想起《媽媽再愛我一次》,當年也是電影院大叔阿姨們哭成一片,不哭的大多是人生體驗不夠豐富,表情控制力空前叛逆的不大不小少年郎,事過多年現在可沒有人會說催淚彈《媽媽再愛我一次》是電影史上的經典。我不是貶低馮導的能力,在中國這個現實環境,一名商業片導演要特別注意地做足主旋律功課,馮導能把片子拍到這個地步不容易,至少把這種災難片上把視角從無所不能無所不在偉大政府光輝業績轉移到一個家庭悲歡離合的角度,這總歸是一個進步。都說徐虹演母親演得好,最后那一幕跪求道歉情感迸發,我覺得陳道明坐在沙發上的一拍:“這么多年你都到哪兒去了啊?”也力度驚人,仔細一想,其實兩個老人說的意思大同小異。我總覺得一個經典大片,不能只讓你掉眼淚,不能只讓你看見生活中善良的一面,還得讓你看見人性的千百面,現實的千百面,這才是深度,這才是來自真實中的藝術拔高。《唐山大地震》挖掘的全是人性善良的一面,最糟糕的矛盾也不過是理解不理解的問題。
《太空一號》影評:讓你好好樂呵樂呵大叔觀后感《普羅米修斯》影評:“造物主”的傲慢《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觀后感《斗士》影評《鋼的琴》影評:昔日光榮的“烏托邦”《創可貼》觀后感《魔屋》影評: 成功地還原并創新了《殺人不分左右》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