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族少年》影評:孤寂的童話
許多結局悲傷的電影總喜歡用倒敘的表現手法,電影《狼族少年》也不例外,也許這可以讓故事顯得比較有厚感,可是一般這樣的電影在剛開始觀看的時候就已經預知到結局了,比起不知道結局的故事,盡管也許你早就可以想象到結尾,在內心深處也許會因為對整個故事或其中一個角色的喜愛而抱有樂觀的想法,這就好比人生,雖然你預感到自己將會一生平凡又普通的度過,而實際上就像一場旅行,目的地早已計劃好又怎樣,沿途的風景依舊是未知的,可能丑陋,但也可能有無限的美好存在于旅途中,讓你不至于因為某些原因而想要放棄。所以,一般來說我并不喜歡倒敘的手法,就算是小說也不是很喜歡,可是卻常常因為故事或者人設,也可能是作者,無法移開眼睛。這個故事并不是很特別,不過劇中少年這個人設我非常喜歡,他幾乎不說話,第一次在女主不得不離開時悲傷的挽留她而說出了膽怯又溫柔的話,不要離開。早就在一開始看時,我就為這個結尾而覺得很壓抑(唉、真的很不喜歡倒敘啊),看到一半時就已經強忍住眼淚,但聽到這句話時完全無法克制一直到劇終(眼睛好疼)。少年只是科學家遺棄了的實驗品,最后還面臨被殺死的命運,他不過就是實驗室里的白老鼠,只是運氣好了點,遇到了女孩一家,如同一直流浪街頭骯臟的小狗,被好心領了回家,然后開始一點點體會到本來就應該在人生里存在的點點滴滴,可惜的是,當你覺得很幸福的時候,不幸的事便可能要來了。對于女主來說這應該算是她的初戀,不過我覺得對于少年來說可能比較朦朧一些,所以我并不怎么認同宣傳里說的那樣,畢竟這位少年不是愛德華。這并非一部完全的愛情故事,它確實悲傷但更多的是無奈,硬生生的把童話擺在現實世界里。在女主留下那張字條到時間過了將近五十年,昔日的少女早已是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孫女都十九歲了,那是她遇見少年時的年紀,就像她告訴孫女的,自己在最美麗的時候遇到了他(初戀),但就像她之前對著鏡子感嘆著,為何變成這種怪物般,鏡子把時間的流逝無情又清晰的展現了出來,她早已不是十九歲的女孩了。但老天對于她又是那么的眷顧,如她自己所說,已經嘗試了人生里應該去做的每件事情,戀愛、結婚、生育、家庭……最后又能在人生快結束時再次見到當初的少年,應該說她是多么的幸運還是說她很自私呢?我想她始終沒有忘記少年,可是回到現實的世界里久了,當初的純粹會被漸漸消磨得不見蹤影,再也提不起回頭的勇氣。正因為這樣,當看到還是少年的少年把往昔她留下的那張早已發黃的字條保存完好的遞給她時,才明白自己是多么的自私,竟讓他等了自己快五十年,等等,我會回來的(就像一個善意與假意并存的謊言)……但如果不是因為房子要賣掉了,她大概也不會回來,而自己也沒有想過少年真的在等她(人吶,總是這樣)。她為自己早已不是曾經的女孩而難過,但在少年眼里,她的眼睛也好、鼻子也好、她的任何一切都和他記憶里沒有一點差別,他終于會講話了,也可能只會講女孩留給他的那本故事書,他實現了講故事給女孩聽的愿望。可就算吉他也修好了,他也再也無法聽女孩為他彈起、輕唱。隔天,女主坐上孫女的車離開了,她決定不把房子賣掉,也許想留給少年。少年站在被雪覆蓋了的小山坡上目送了她離去,獨自堆起了雪人,然后呆呆的坐下,就像在等待著什么,也許他想,女孩還會回來。我本來想,為什么不留下來呢?但當片尾曲那首女孩唱給少年的歌響起時,我明白了這樣做是最好的。少年不應該存在于現實里的,在殘忍又無情的現實里會令他傷痕累累(過去不就發生了),既然是童話,那還是讓他永遠留在那里吧。他還是女孩心里那首歌所唱的一樣,我的王子。一直在想,既然我那么不愿意承認這只是個悲傷的愛情故事,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只是愛情,也不至于讓我覺得如此難過?與其說這是愛情,更像是忠犬純粹的執著,佛總說放下便是解脫,但對于少年來說顯然并不適合,等他真的放下時,也許正是生命的結束。可能他會活很長很長的時間,在這么漫長的歲月里一直抱著對另外一個人的等待,這種執著不過是一種念想和理由,人就是這樣,有時雖然知道真相,卻還是愿意對生活有所期待,不然該要怎么生存下去呢?電影結束了,不要忘記、不要忘記……在輕輕的歌聲里,仿佛回到了很遠很遠的過去,雖然那并不屬于我,但誰又說得清呢?看過的電影、讀過的書、見過的人,都漸漸消逝了也罷,都成了我腦海里的一部分了,在別人的故事里輕易的流下眼淚,卻為自己而強忍著,大概是有種想把它占為己有的想法,而事后,它確實不再單單只是別人的故事,也是我的回憶,夾雜著各種各樣的已經逝去的事實。
超凡蜘蛛俠觀后感《那山、那人、那狗》觀后感:路在腳下,情至深處《霧林寒戰》影評:有形式缺內容沒共鳴《神奇》電影觀后感電影楚門的世界觀后感電影《危情時速》觀后感《狩獵者》觀后感《搜索》影評:一出令人扼腕的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