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熊貓飛》觀后感:笑聲中慈善
2013年的中國電影像是買上了高速公路一樣,每個月都在締造著不同的票房紀錄,觀眾人次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中小成本影片成為今年的重頭戲,屢屢上演以小搏大的市場精彩案例。中小成本電影的春天來了,市場活了,在這里也不禁要問:“關注普通民眾生活的電影還有嗎?”《讓熊貓飛》作為一部講述公益事業的電影,也給予了中國電影行業的一個提示,畢竟我們現在商業片太多了,可以說達到了泛濫的地步,商業片越來越脫離老百姓的現實生活,觀眾只是在視覺盛宴中享受感官沖擊罷了,看完就罷了。《讓熊貓飛》作為一部帶有喜劇元素的影片,能夠在笑聲中講述一個奇特的慈善事件,這一點很不錯,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從這一類現實題材中,能看到人們更為真實的生活。很顯然,現在商業片如潮水般涌上院線,無商業不電影的時代,任何電影都要有商業賣點,但趙半狄從畫家轉型做電影導演卻要拍一部無關商業的電影《讓熊貓飛》,影片的故事并不復雜,就是講述幾個孩子為了給老人們籌建一座養老院而做出的種種努力,算是一部傳遞正能量的電影。不過趙半狄畢竟是第一次當導演,電影語言比較生疏,這一點仍然需要提升。電影應該具有不一樣的社會功效,并非讓電影一定要成為教育人的工具,但市場也需要一定數量的現實主義題材,這樣才能和商業片達到一種調和的作用。即使像美國那樣的商業片大國,每年也有很多高質量的現實主義題材,并且都是中小成本影片。目前中國電影在商業片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但此時更應該鼓勵更多的青年導演拍攝現實題材,因為商業片再強再好也會有式微的一天,適當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是必須的,但如果講好一個現實故事仍然需要反復推敲,因為讓觀眾走進影院始終是任何電影都必須面對的第一難題。《讓熊貓飛》這一類現實主義題材不應該和商業片在同一個市場環境中生存,發達國家的電影市場會有不同的放映空間,目前我國的電影院線存在的問題就是只給單一的商業片充足的支持,文藝片就只是簡單放映幾場或者不放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建立有長效的文藝片院線,給喜歡此類電影的觀眾一個觀影平臺,這樣就能讓更多的文藝片和現實題材作品有很長的市場生命力,這一點是市場急需改觀的問題。
《叫我第一名》觀后感(二)《鋼的琴》影評:小人物大事件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觀后感(三)《這一刻,愛吧2013》觀后感《賽德克·巴萊》影評:文明的獵場在哪兒?《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影評:記住那不能忘卻的歷史《控制》影評《大追捕》觀后感:父愛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