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諜戰”,其實不能算作一種類型,或如《第三個人》式的黑色,或如《007》式的動作,或如《永不消逝的電波》式的主旋律,或如《風聲》式的密室折磨,又或如《聽風者》式的浪漫文藝——事實上,《聽風者》完全淡化了諜戰本身所帶來的戲劇沖突,著力描繪了諜戰當事人內心深處的繾綣曲折。梁朝偉的飾演的盲人阿兵因為年幼殘疾,落了個耳聰目不明的異能特質,一般人聽不到的聲音,阿兵盡收耳底。于是,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秘密諜報機構701將阿兵納入彀中,充分發揮他的特長,偵聽敵特電臺,一逮一個準。阿兵是上海灘混混出身,對國家大義什么的本來并無認知,周迅扮演的我諜報女特工張學寧前來招募他,阿兵只是迫不及待的談起了自己和老媽的物質待遇……
蘇聯文藝理論家巴赫金有一個“時空飛地”的理論,其實《聽風者》里的701就是這么一塊飛地,這里的人、事、物都與外界相對獨立,除了電臺訊號,不因外界的風吹草動而發生異變。所以,阿兵一俟進入701,竟也純凈起來。上海灘上各種爾虞我詐、雞飛狗跳、男盜女娼,到了701里,通通一筆勾銷,這里的人們過著斯巴達式的軍事共產主義生活,人生目的也變得空前簡單。
于是,張學寧與阿兵之間開始發生某種暗生的情愫,學寧病了,阿兵床前伺候;阿兵寂寞,學寧就介紹女子與他相識——看得出來,阿兵對學寧的熱情張羅并不買賬,看來,阿兵的心思很明確。
阿兵邂逅了范曉萱扮演的女數學家沈靜——從叛逆不羈的裝扮中搖身一變為知性書卷女,范曉萱的新造型讓人眼前一亮——兩人就此結識,似乎沒發展出什么,但當張學寧因故調往別處,沈靜便和阿兵結為連理。沒過多久,阿兵成功的接受了換角膜手術,幸運的重新迎來光明。
看不出太多的驚心動魄,直到阿兵得知學寧犧牲的消息——光明重現的他,聽力急劇下降,這與學寧的犧牲有著直接的關系。
阿兵自戳雙目,重以盲諜身份重啟,終于抓住敵特,為學寧報仇。
應當說,這是一部沒有懸念的電影,阿兵自戳雙目雖然震撼,但在之前的劇情中已有不少鋪墊,有經驗的觀眾,都不難猜的出來。而麥、莊二位導演有沒有把重心放在懸念的營造上,雖然片中構制了一個反派大boss:敵特“重慶”,但阿兵跟“重慶”的交手沒幾個回合——考慮到阿兵特異功能的設定,只要他一出手,其實是沒什么懸念的,所以,當兩位導演放棄了對抗式劇情的設定后,將影片重心轉向了人物內心的渲染,也使得全片更多的呈現出“散文電影”的特質。
學寧犧牲后,影片并沒有戛然而止——這再一次印證了影片的散文化特點,女一號不在了,但故事還在繼續,在最后的段落里,兩位香港導演用大量的慢鏡頭和夢幻似的光影構圖,書寫了一曲主旋律贊歌式的mv,在這里,蒙著雙眼的阿兵在我軍士兵的簇擁下送別學寧,抬手敬了軍禮——這也意味著,經歷過生離死別的阿兵已經徹底融入了701的體系,成為一名思想上、技術上都合格的人民解放軍諜報特工。
阿兵的虐心之旅,在此告一段落,但學寧給他心中掏出的黑洞,沈靜終能填補么?
大言情電影《泰坦尼克號》原型鐵船遇難100年時光戀人觀后感《機械戰警》影評:倫理的注腳《母語》影評:子宮好買但是情難禁《神奇》影評:Amazing是被點燃的感覺《郭明義》觀后感《王的盛宴》影評:何難舍殺韓信,斷腸動容為沙溢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