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少年》在2011年的韓國影壇創下了531萬人次的觀影紀錄,在去年的韓國電影成績中排名第三位,換算成中國票房的話,假設韓國一張電影票約合50元人民幣的話,那么該片的票房成績就是2.5億元。這個成績相當不錯了,因為韓國總人口5000來萬,那說明他們的電影觀眾覆蓋率是很高的,一個韓國人至少一年影院看片在3部以上。
可是在筆者看來《格斗少年》并沒有它的韓國票房成績那么亮眼,《格斗少年》的主線當然是男主人公菀得(劉亞仁飾)青春拼搏史,還有麻辣型教師東洙(金允石飾)對菀得的處處幫助。影片以菀得的生活故事為主線,枝干部分也很重要,相繼包括了父子和母子的感情(菀得父母分居),還有教師東洙的家庭背景與感情故事,甚至包括有鄰里的糾紛。從始至終一直貫穿的是,菀得通過學習自由搏擊來實現自我價值。影片比較成功的地方就是打開了新的思路,按照過去韓國理智型體育片《我人生最輝煌的瞬間》、《馬拉松》的套路,男主人公至少應該在片尾來一場搏擊比賽,不過編導都沒有展示,只是表現菀得蓄勢待發將要去比賽,結果或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男孩鍛煉蛻變的過程。
《格斗少年》確實不錯,但這部影片不會讓觀眾的情緒有大起大落之感,影片是在用比較平緩的感情基調在講述貧困生活的種種,甚至還關心起了韓國外籍勞工的生存現狀,特別是把菀得的母親設定為菲律賓籍就是有意為之,這樣會使得觀眾更重視外籍勞工這條線索,并且把后來很多相關的情節帶入就顯得自然些。《格斗少年》是一部更為關注社會問題的電影,少年菀得的成長經歷帶出了很多韓國的現實問題,編導的切入點是很不一樣的,這部作品比較缺憾的地方就在于很貼近于韓國現實,所以在票房上特別受到韓國觀眾青睞,但是如果拿到其他國家就不一定會這么受歡迎,其實現在韓國很多電影也遇到這個問題,這一點究竟是好與不好,可能也是仁者見仁,但作為韓國只是擁有5000萬人口的觀眾基礎,還有就是2011年實現本土真正盈利的韓國電影還不到20部的情況來看,走出韓國的電影或許對韓國電影產業來說更為重要一些。
北野武曾經拍過一部《壞孩子的天空》,講述兩個年輕人學習拳擊的故事。這部《格斗少年》從故事主線上有些近似,不過菀得并不像《壞孩子天空》中的人物那樣壞,菀得頂多就是不愛學習,至少他沒有去混社團,而且菀得還遇到一個很有能力和眼光的老師東洙,一個好的老師,也許真的可以避免學生誤入歧途,如果一個老師對待差生不理不睬或冷嘲熱諷,那真的是讓差生一路黑到底了。《格斗少年》的故事一切看似都很美好,但好在都不做作,表現手法也比較生活化,兩位主演的演技各有所長,金允石作為前輩很能鎮得住場子,在金允石的帶動下,青年演員劉亞仁的表現自然異常出色。
總體而言,《格斗少年》的成功在于影片包含了韓國的許多現實內容,并且真實展現了韓國底層民眾艱苦但又樂觀的生活狀態,再輔以一個青春校園的勵志包裝,一部五味雜陳的精彩電影就這樣誕生了,它或許不會讓你大喜大悲,但無聲處的感動也值得細細品味一下。
《被解放的姜戈》觀后感大言情電影《泰坦尼克號》原型鐵船遇難100年時光戀人觀后感《機械戰警》影評:倫理的注腳《母語》影評:子宮好買但是情難禁《神奇》影評:Amazing是被點燃的感覺《郭明義》觀后感《王的盛宴》影評:何難舍殺韓信,斷腸動容為沙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