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天堂的顏色》觀后感(一)
《天堂的顏色》是一部伊朗電影,廣闊優美的自然景觀,單純質樸的小人物,簡單平實的故事,卻蘊含極大的情緒張力,能喚起人心靈最深處的感動,這樣的電影正好是我所喜歡的類型。
《天堂的顏色》講述了一個八歲的盲童默罕默德是如何感受自然尋找上帝的故事。電影一開始就是長達三分鐘的漆黑,和各種畫外音,原來是一個盲人小學中的小孩們弄亂了各自的錄音機,結果只能在老師的幫助下依靠聽覺來辨別。這個場景讓人在一開始就感覺到了盲人世界的無奈。默罕默德是一個八歲的盲童,他因為自身的遭遇而對上帝產生了質疑:沒有人愛我,連奶奶也一樣。他們都因為我是瞎子而離開了我。老師說,主是不可見的。無所不在,你能感覺到。你用指尖了解。他不停地伸出手,把掉下來的小鳥重新放回巢中,用觸覺來感受父親、奶奶和妹妹們的臉和手以及那流動的風,用嗅覺來體會美麗的花,用聽覺來觀察鳥,尤其是啄木鳥的聲音??吹竭@個八歲的孩子這么執著的尋找著信仰,讓不由得感動不已,同時也忽然覺得很疑惑,我們整天忙忙碌碌到底都在干些什么呢?
而他的父親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幼年喪父,中年喪妻,一個人照顧三個孩子和一個老母親,生活的壓力讓他不再有信仰。他甚至把默罕默德看成是他再婚的障礙,想盡一切辦法企圖擺脫他這個累贅。放假了遲遲不去接他回家,故意把帶到他自己工作的比較較危險的地方,雖然規定了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但毫無疑問在父親的內心是很希望某些意外發生的。尤其是森林里時不時傳來的野獸的恐怖的吼叫,似乎象征了父親內心的某種危險的欲望。那些場面,尤其是父親陰郁的延伸,真得讓人覺得很可怕。
后來由于父親的無情,把默罕默德送到了木匠家。老奶奶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離家去尋找孫子,卻因淋雨而生病,終于因病去世。父親的婚事也因此而告吹。父親來到木匠家,在門前猶豫不決,最后還是把默罕默德帶走了。他們走在一條不知同向何處的路上,父子倆都沉默不語。在經過一座木橋時,父親潛意識中的愿望突然實現了,木橋突然斷裂,默罕默德掉入了湍急的水流中。父親猶豫不決,最后雖然跳入水中,企圖救起自己的兒子。但這個愿望最終卻難以實現,找回的只是兒子冰冷的尸體。
在片中,奶奶說,她不擔心看不見東西的孫子默罕默德,但卻很擔心自己的兩眼完好的兒子。成人往往由于生活的壓力,現實的殘酷而失去信仰,對世界和上帝都熟視無睹起來,變得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別人都很危險。
不管是兒子的相信和尋找,還是父親的懷疑和回歸,都體現了人們對天堂的向往和企盼。
史鐵生說,人所不能者即為殘疾。大概人由于自己各種各樣的“殘疾”,不得不構筑一個天堂,這樣才可能抵御聲明中的各種黑暗,看見天堂的顏色,最終走過生命。如果我們不知道天堂是否已經因為我們的改變而改變,我想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尋找一個自己的天堂。如歌里唱的,有你在心上,就是天堂。
《月滿軒尼詩》影評:不經意的轉彎《被解放的姜戈》觀后感大言情電影《泰坦尼克號》原型鐵船遇難100年時光戀人觀后感《機械戰警》影評:倫理的注腳《母語》影評:子宮好買但是情難禁《神奇》影評:Amazing是被點燃的感覺《郭明義》觀后感